上圖為今年3月3日,程謨遠從工商人員手中接過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張新版營業執照。
  (資料圖片)
  左圖為7月30日,程謨遠在其租用的廠房內接受記者的採訪。
  本報記者 餘瀛波 攝
  □本報記者餘瀛波
  從2002年赴上海打工,到2014年回長春創業,35歲的程謨遠,在度過了12年的漂泊生涯後,最終選擇回到“原點”。
  讓他鼓足勇氣邁出這一步的,是今年3月起我國全面推開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
  程謨遠是幸運的,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他借到了改革的東風,更重要的,他還是吉林省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領到新版營業執照的第一人。
  如今,僅隔了4個多月,他創辦的這家“零首付”的不折不扣的小微企業,在熬過3個月的艱難期後,便已煥發出勃勃生機。
  上海自貿區改革點燃夢想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十而立”。
  程謨遠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曾經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焦慮。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的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此時,守在無線電旁的程謨遠,忽然眼前一亮。
  讓他心動的,是改革涉及的一項內容——“一元錢可開公司”。直覺告訴他,自己堅守多年的創業夢有望實現了。
  其時,程謨遠到上海已超過10年,從最初的一名普通業務員,憑著自己的勤奮、執著和勤於動腦,他已成為一家食品餐飲企業的銷售總監,薪水也從兩三千塊,漲到了一萬多元。
  照理說,程謨遠該知足了。但生性好強的性格,讓他始終希望能夠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他的這種性格,從他到上海十年只換過一次工作看出來;也可以從他作為一名高中生,到上海後還堅持讀了夜大看出來。
  也正是這樣的性格,讓他選擇了辭職。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他選擇了第一次創業——和幾個朋友合伙開了一家飯店,不過,沒過多久,就由於經營不善而宣告失敗。
  “過去一直是從事企業管理,帶團隊、跑市場。但經歷了一連串的嘗試後,我的感覺是,概念大,實際真正要做成功比較難,我需要轉成技術創業。”失敗並沒有讓程謨遠沮喪絕望,而是讓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思考和規劃。
  在經過一年多的蟄伏,程謨遠做了各種“功課”,經過反覆思索,他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長春:一來為照顧年邁的雙親,以盡孝道;二來是看到了“汽車城”背後的巨大市場,準備創業。
  2013年年底,程謨遠結束了自己在上海十年的漂泊生涯,回到家鄉。
  “一元開公司”夢想變現實
  雖然知道家鄉距“一元錢可開公司”的那一天也不會太久了,但已經35歲的程謨遠,還是不想再浪費自己的時間了。儘管他當時東拼西湊,手中也只有十幾萬元的啟動資金。
  2014年2月26日,他來到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分局進行企業核名。
  “整個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第二天就核了下來。”程謨遠說。不過,當天的一個小插曲,卻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時,我只想馬上拿到營業執照。按正常進度,我在2月28日就能拿到,但熱心的工商登記窗口的工作人員提醒了他一句,“吉林省工商登記制度改革3月1日就將正式啟動,再等一天,就可以拿到新版營業執照。而如果現在拿舊版營業執照,年底時還得換照。”
  更讓程謨遠喜出望外的,是改革將以往的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壓在他心裡多日的那個沉重包袱,被徹底卸了下來。
  2014年3月3日,星期一,在近乎“煎熬”中度過了兩天的雙休日後,這個亢奮的年輕人一大早便來到工商登記窗口。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是幸運的第一位。
  不經意間,這個“第一”,被歷史賦予了雙重意義——這既是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後,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家以註冊資本認繳制申請設立的公司,也是該區第一家領到新版營業執照的公司。
  在營業執照的註冊資本一欄,程謨遠填上了“人民幣叄拾萬元”的數字。但事實上,他真真正正做到了“零實繳”。
  “既然不用先期繳納一元錢,為什麼不多填一點兒?”
  面對《法制日報》記者拋出的問題,這個性格耿直的東北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微笑。
  “當時身邊確實有朋友勸我說,既然是認繳,你幹嘛不多寫一點,一百萬、兩百萬甚至五百萬、一千萬,可能是我這個人思想相對比較保守,你現在說多少都沒有用,還不如實打實地去做。”程謨遠說。
  “哪個80後沒有一顆想創業的心?”他說,“從前只是有創業的想法,但由於缺乏前期資本,沒有能力去實現它,現在既然趕上了這麼好的政策環境,我就要踏踏實實地去創業。”
  從領照到開業僅用12天
  從領到營業執照到企業正式營業,程謨遠僅用了短短的12天。回憶起自己這段“神奇”的創業經歷,他說,這在從前想都不敢想。
  “在我當天就拿到營業執照後,後面再到國稅、地稅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時,也都相當順利,甚至稅務的工作人員對於這第一張新版營業執照也都充滿了好奇。”程謨遠告訴記者。
  “這張營業執照怎麼變成豎版的了?還有二維碼。”對於改革這一新鮮事物,所有人都充滿了新奇。
  “也許是因為我們做的是一個低碳環保的行業,無論是在流程速度還是工作效率方面,都感覺特別高。”他說。
  發票、公章、組織機構代碼證……只用了不到10天,程謨遠就將其餘的手續基本跑完。在這段時間,他用手頭的十多萬元啟動資金,進行著先期的租用廠房、引進設備、招聘人員、市場推廣。
  3月15日,程謨遠的公司正式營業。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選擇這樣一個沒有雙數的日子開張,是不可思議的。
  程謨遠告訴記者,最初父母的建議是3月18日,但畢業於東北師大的弟弟給自己的建議是3月15日。他聽到這個建議後,幾乎沒有猶豫就欣然採納了。
  “選擇‘3·15’的寓意,就是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白手起家的我來說,質量有多麼重要,這個基礎一定要打好。”他說。
  “‘認繳制’助我挺過難關”
  程謨遠註冊的這家企業,是對汽車進行“低碳修複”。其經營範圍中這樣寫道:鋁合金、塑料、玻璃、皮革修理及技術服務。
  這看似只是普通的汽車維修,但實則卻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技術從美國引進,目前在全國實行連鎖經營。這種能做到精細修複的價格,卻只有配件原廠價格的15%到20%。
  “舉個簡單例子,一個奔馳S350的大燈,如果去4S店進行更換的話,原廠價是2.6萬多元一個,但它的外觀磨損又非常小,我們對它進行修複以後,能夠做到和新的完全一樣。”
  “而且,這還不代表修完就結束了,而是裝到客戶的車上只意味著我們服務的開始,我們的質保是伴隨著客戶的使用來跟進的,像大燈這樣易消耗的設備也能質保兩到三年,塑料製品則是終身質保。”程謨遠說。
  程謨遠告訴記者,事實上,在選擇這個行業之前,他曾做過周密的市場調查,他所要引進的這項技術,在吉林省至今是一項空白。“這對於號稱‘中國的底特律’的長春來說,顯然是不匹配的。”他說。
  為了儘快打開市場,公司開業的前三個月內,程謨遠幾乎每天都是在拜訪各家保險公司、4S店、進小區上互聯網進行宣傳,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開拓市場。
  “沒辦法,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長春人,但這麼多年都在外打工,家鄉幾乎沒有任何人脈,父母都是退休人員,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他說。
  “如果不是認繳,我可能真的撐不到今天。僅僅租用300平米的生產廠房,就花去了8萬多元,這還不算設備以及後來雇用8名員工。”
  改革仨月新增就業近40萬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挺過3個月的虧損期後,六月份,程謨遠的公司業績已經開始持平,甚至“每月都在翻番”。
  “目前在長春市,我們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因為我們是第一家綜合性的汽車低碳修複企業,我很幸運地一開始創業就搶占了有利身位。”
  “而在質量之外,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服務,無論售前還是售後。如今,各家保險公司和比較高端的4S店都在尋求和我們合作,前景一片光明。”他說。
  展望未來,程謨遠告訴記者,他準備在年內在長春市再開一家門店。“接下來,我要把業務覆蓋到整個吉林省。”程謨遠自信滿滿地說。
  從區區30萬元的認繳資金,而且還是零實繳,到租下300平米的生產廠房,聘用8名員工,企業效益蒸蒸日上,如今回顧這四個多月一路走來的創業路,程謨遠的臉上灑滿陽光。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已經將我身上的包袱完全卸掉,我現在的壓力完全是在於市場。”程謨遠說。
  據吉林省工商局局長臧忠生介紹,本輪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吉林省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的步伐大大加快。辦理營業執照的時間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進一步縮短為3個,80%以上的登記業務都能夠即來即辦,當日辦結。
  統計顯示,今年3月至6月,市場主體數量迅猛增長。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0.6萬戶,新增註冊資本(金)91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3%和74.5%。特別是新登記私營企業註冊資本(金)達到556.97億元,同比179.01%。
  改革還使得民間資本活力迸發。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占比高達93.1%。在此帶動作用下,就業人數增加39.7萬,是去年全年新增就業的69.6%。
  本報長春7月31日電
  (原標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讓我重回汽車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69rynq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